廣西土特產:巴馬香豬,外貌清秀,個體矮、小、短、圓,性野早熟。外貌顏色特征主要表現為兩頭黑、中間白,部分個體背腰部稍帶黑斑,額頭有白線或倒三角型白斑,俗稱"兩頭烏"、"芭蕉豬"。小豬被毛稀疏細,有光澤,皮膚紅潤細膩;成年豬被毛較長,尤其是公豬,被毛和嘴粗長似野豬。巴馬香豬極耐粗飼,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;性成熟為99~127天(公豬最早16天便有個別分泌性腺素并能產生精子,一般為26~50日齡),母豬性成熟體重14~21千克;成年體重35~45千克。8~10千克仔豬屠宰率為61%,后腿比28.47%,胴體瘦肉率59.36%,眼肌面積5.74c㎡。經產母豬年產兩胎,平均每胎11.5頭,斷奶育成率95%以上。
其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.8%,高于普通豬31.1%~70%;
脂肪低,僅占普通豬的18.86%~28.10%,熱量也較低,是普通豬的60.85%~76.1%。鈣磷含量和比例幾乎與雞蛋完全一致;巴馬香豬肉營養全面,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豬,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%。更為獨特的是,巴馬香豬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,它具有多種藥理性,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,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,起到預防血栓形成,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,對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,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,非常適宜制作老年食品,完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為皇室貢品,當今作為老年食品的開發,前景十分廣闊。